30 岁异国重启生活:选择与自由的探索
日子飞快,距离 23 年四月底飞来荷兰工作已经九个月了。当然现在的我仍然在苦苦等待 GP,仍然看不懂路边的荷兰标语,不过也终于可以喘口气,在 2024 年初给自己做一些回顾。
自打开始决定试试海外工作后,就开始全方面地准备了。当时 ChatGPT 还没这么普遍应用,我用着谷歌翻译写完了英文简历,鼓起勇气给各种公司投了简历,又操着一口蹩脚英语磕磕绊绊面完试。幸好之前的工作支持 WFH,上班前下班后就继续做题、投简历、准备面试、跟 Cambly 老师聊人生。还学习小红书博主 环猪猪润,甚至把名字都改得类似,每天看大家更新也会受到鼓舞。好像自己并没有经历过那么漫长难熬的备润过程。就这样,尽管也刷了 LeetCode 100 题,练了两个多月口语,在拒信也差不多收到手软的情况下,不知道是否称得上幸运,也顺利拿到了几个 offer. 有日本,有荷兰,简单分析考虑后,还是选择了荷兰。
于是四月底一周内火速离职、打包完八年的行李、卖了近两百本书,告别父母和老友们,就踏上了北京直飞阿姆的航班。累到疲惫,以至于在航班上的我根本没有精力去想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什么。落地后,被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大蓝天震惊了一会儿。稍作休息四五天,就入职了新公司开始了新的工作。好像昨天的我还在北京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打工人,下一秒就呆在了风景优美人烟稀少的荷兰小城。加上从来没有在外留学过,这是我第一次非常沉浸式地在一个纯英文,甚至夹杂一些小语种的环境中生活工作。扑面而来的新鲜感、文化冲击,倒着时差盯着完完全全看不 懂的荷兰语,嚼着冰冷三明治还要和同事微笑说 噢味道还不错,走在路上隐隐约约感觉到了周围异样目光,只记得第一个月的我过得异常恍惚,全是碎片。就这么突然成为了别人眼中的“外国人”,在吃到热乎的食物会热泪盈眶,这才艰难发现自己有个铁打不动的中国胃,以及语言沟通能力于我、于融入来说是有多么重要。
回过头来想,我当时做这样的选择,一部分出于对外面世界的向往,另一部分也有出于对某些压抑生活的恐惧。疫情期间,和口语老师聊到了目标和梦想,我对她说,我只希望自己能拥有“随时都有选择” 的权利,这是我可能一直在追求的东西。